本帖最后由 李昕怡 于 2023-11-5 16:28 编辑
文章的开头以高加林经受他人生的第一次打击开始——民办教师的职位被村里的"二能人"刘立本通过走后门安排给了自己的儿子三星,使这个富有才华的青年读书人成为了一个庄稼人,在这个失意的时段,他锄地,卖馍,掏粪....善良美丽的巧珍出现在他的身边,给了他温暖与关怀,两人很快陷入了爱情。高加林爱巧珍吗?也许吧。但他终究还是一个胸怀大志,向往远方的人。
后来由于叔父做官,马占胜给高加林安排了一份适合他的体面的工作——县城里的通讯干事。在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曾在城里抬不起头的他此时此刻风光了起来。在城里广播站有正式工作的老同学黄亚萍也对高加林表达了她的心意,聪慧又知识渊博的亚萍与不识字的农民巧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明显,高加林动心了。在亚萍巨大的诱惑面前,他尽管心有不忍,但还是匆忙地与巧珍断绝了关系,想要与亚萍远走高飞。这一切看起来都很顺利,似乎未来的生活一片光明,可是命运却与他开了个玩笑:他被人告发了,因为走后门。而告他的人是谁呢,正是黄亚萍曾经的未婚夫李克南的母亲。
这一切好像是一场梦一样,他又回到了那片土地上。可是这个时候,亲爱的巧珍却已嫁为人妻.....
故事看似是以悲剧结尾,高加林失去了他曾拥有的一切,但我认为他并不算完全的悲剧,人生的起起落落给了这个心浮气躁的小伙子一次次教训,在告诉我们“生活中有挫折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的同时,也让我们明白做人永远不能忘本.
这部小说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作者路遥以生动细腻的语言也为我们展示了淳朴美好的一面:勤劳善良的巧珍,忠厚又重感情的德顺爷爷,在加林落魄后安慰他的乡亲们....
但同时,作者也毫不留情地展露了落后的一面:走后门得到的工作,村里人们落后愚昧的思想,社会上的官僚主义...路遥笔下的人物不是非黑即白的,他塑造了一个个丰富立体的人物,真实地刻画出了人物矛盾的心理,引发读者深刻的思考。为什么这本书要取名《人生》呢?如果加林教师的职位没有被顶替,也许就不会有接下来事件的发生,但人生就是这样,最确定的就是它的不确定性。小说扉页引用了柳青《创业史》中的语句"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人生。"
可能,这就是人生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