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话剧《茶馆》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名作,写于 1956年,他采用的是截取时代横断面的叙事结构,以典型环境中的群像塑造为特色,一间小小的茶馆,见证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抗战胜利三个历史时期,茶客也在这小小茶馆里从青年到老年的人生过程。通过三教九流的言谈举止来折射社会的变迁和历史背景。但很惭愧,我没有看过原著,连80年代拍的同名电影也没有看过,这次观看纯属补课,毕竟是话剧的经典之作。
走进剧场,发现观众还很多,还有很多的学生,上座率大概有八到九成,看来经典大家还是认可的。《茶馆》问世以来,演出过很多的版本,据说人艺版的最好,是他们剧院的看家戏,我看的这一版是房蔚总导演,高子扬为出品人和制作人,北京老城门剧团演出的。整部剧节奏舒缓,人物刻画生动,演员台词功底扎实,打动人心,我旁边的一女士哭的稀里哗啦的,这种发生在老北京的故事,还真的要北京的剧团才能演出京腔京调的味道。
《茶馆》虽然只有三幕戏,但反映的许多现象和情形在当今的社会也还是存在,比如说老百姓渴望过上安稳的日子,但是这安稳的日子怎么就这么难?大家盼望的无非就是人人讲道理,没有人欺负人的社会。但在现在也是一种奢望。社会中永远是见风使舵的吃得香,安分守己的人永远都是穷苦的。剧中茶馆是几代人积累的财富,但被强取豪夺,现实中一些民营企业不也被巧立名目摘桃子吗?老板为了生存,周旋于地痞流氓黑社会,应付各种检查、抽查、达标、榜单,不也是真实存在吗?茶馆里悬挂的“莫谈国事”,现在不也成了文化届的默契吗?作家把目光投向风花雪月,小资的无病呻吟,编导穿越无限,宫廷争斗,官场勾心斗角成了热搜,远离政治不就是“莫谈国事”的翻版吗?知识分子丧了良知,不发声乱发声,淡化政治,甚至还有“政治是底层人所关心的”言论不绝于耳,现实题材的作品敏感又高危,经不住放大镜的鸡蛋里面挑骨头,久而久之,莫谈国事不就成了风气,约定俗成了吗?那么有序的政治参与也就没有了群众根基。可怕的未来,希望不是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