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读罢如忆玉儿的《允许此时,做个闲人》,竟似跟着作者一同坐在那洒满阳光的书桌前,看尘埃浮动、听心湖渐静——这篇文字最动人的力量,便是将“闲”从世人眼中的“可耻”“懒惰”,解构成一种需要勇气的自我接纳,字里行间满是松弛的暖意与通透的哲思。
作者以“今晨”的闲坐为引,用“阳光漏窗”“尘埃浮动”的细腻场景开篇,与往日“执笔疾书”“怕虚度光阴”的忙碌形成鲜明对比,瞬间勾起多数人共鸣——我们何尝不是被“忙碌即价值”的执念裹挟,将日历画满红圈、把计划列满本子,连喘息都觉奢侈?而邻居老张“积劳成疾仍念花木”的细节,更像一面镜子,照出“忙到停不下来”的生活常态里,藏着的对“闲”的恐惧与对“价值”的误读。
转折处尤为精妙:作者并未全盘否定“忙”,而是以“外闲内不闲”的老先生为例,点出“闲”的真义——它从不是无所事事的空耗,而是给思绪留白、让心灵喘息的空间。当作者写下“闲之一字,未必是懒惰,有时竟是勇气”,便将文章的立意拉高一层:敢于直面无所事事的自己,敢于让被忙碌掩盖的迷茫浮现,这份坦诚与从容,比“填满时间”更需要底气。
文末对陶渊明诗句的联想、对梧桐树上麻雀“只是存在着”的观察,更是让“闲”的意境落地生花——原来“闲”不是刻意追求的状态,而是“允许自己停下”的心境:看云卷云舒、听风来风去,甚至只是看尘埃跳舞,都是与自我、与世界温柔相处的方式。最后“不入自然怎知春色,不来人间怎知值得”的收尾,又将“闲”的感悟延伸到对生活本身的珍视,余味悠长。
整篇文字没有华丽辞藻,却如春日晚风般熨帖——它像一次轻声的提醒:人生不必时时紧绷,偶尔做个闲人,不是放弃,而是为了更清醒地看见自己、更从容地拥抱生活。
感悟肤浅,万望大家海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