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藏后 世之众人,多骛于前,急于显达,而鲜知藏后之理。然藏后之妙,深蕴无穷,非智者不能察,非达者不能行。 藏后者,非懦而退避,非愚而无闻,乃敛其锋芒,蓄其精锐,以待时而动也。夫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若急于前而不藏后,则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虽一时繁茂,终难久长。 昔者,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藏后于吴宫,终雪会稽之耻,称霸诸侯。其所以能成大业者,在于知藏后也。若勾践不能忍辱藏后,急于复仇,必早亡于夫差之手,安能复国兴邦乎? 又有汉初之萧何,功高盖世,然能藏后自守,不居功自傲。当诸将争功邀赏之时,萧何独守低调,勤谨奉公,终得善终。反之,韩信功高震主,不知藏后,终遭杀身之祸。此皆藏后与不藏后之分也。 藏后者,能养其德。德者,为人之本也。若显于前,易生骄奢之心,德亏而名损。故藏后能使人谦逊恭和,不为名利所诱,不为权势所迷。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归园田居,藏后于山水之间,其德馨而流芳。若其贪恋官场荣华,急于显前,岂能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逸致乎? 藏后者,能积其能。学无止境,能亦无穷。若常显于前,必无暇自省,难以进益。藏后则可静心修炼,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匡衡凿壁偷光,勤奋苦读,藏后于贫寒之中,终成一代大儒。若其早年便自满于微末之能,安能有后来之博学? 藏后者,能察其机。时势变化,机遇隐现。若急于前,必目光短浅,难以洞察全局。藏后则能冷眼旁观,深思熟虑,待时机成熟,一举而功成。诸葛武侯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其所以能如此者,盖因藏后观时势,察人心,故能待机而动,成就伟业。 藏后者,能避其祸。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若不知藏后,锋芒毕露,必招人忌妒,祸端丛生。杨修恃才放旷,屡露锋芒,终为曹操所杀。而贾诩明哲保身,善藏其后,得以安享天年。 于国而言,藏后亦为要策。国之强盛,不可轻示于外,以防敌国觊觎。当藏后图强,内修政理,外和诸邦,待实力雄厚,时机成熟,方可一展宏图。昔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图强,然过早显威于外,致国内动荡,终致身死国乱。而秦孝公商鞅变法,内藏其力,厚积薄发,至始皇时,东出并六国,一统天下。 今之世,人心浮躁,追名逐利者众。然欲成大事者,当悟藏后之道。于学,则藏后而博学审问;于业,则藏后而精益求精;于情,则藏后而真心相待;于德,则藏后而修身正心。 藏后非一时之隐忍,乃长久之谋略。需有坚韧之志,淡泊之心,高远之见。能忍常人所不能忍,能为常人所不能为。能于繁华中守其素心,于困境中守其信念,于顺境中守其清醒,于逆境中守其希望。 吾辈生于当世,当明藏后之义,行藏后之德。不骄不躁,不矜不伐,不疾不徐,不张不扬。以藏后之智,应世事之变;以藏后之勇,克人生之艰;以藏后之仁,怀济世之情;以藏后之义,立天地之间。 然藏后亦当有度,不可过度隐匿,失其进取之心;亦不可藏之过久,错失良机。当因时因势,灵活变通,权衡利弊,择机而动。 愿世人皆能悟藏后之妙,行藏后之道,以藏后之智慧,成就非凡之人生,共创和谐之社会,此乃吾之所望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