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之转,海阔天空。
这句话对曾经极度焦虑、抑郁时期的我来说,或许是一句束缚,或许是一句评判。因为我无法转念,也不知从何入手,我甚至不觉得哪个念头是需要转的。我不知道是不是听到这句话也有类似心境的朋友。
我曾深深的执着于我的念头,以致于它们很多都变成了“执念”,然后,我再抱着这些执念,待在自己的世界里,越过越孤独。
后来,当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转念,换来越来越广阔的世界,并弄懂背后的一些逻辑时,我将其视之为真谛。
01
我转的第一个让我记忆深刻的念头叫作“应该”。
我的老师说:“所有的应该都是不应该。”
刚听到这句话时,深深的震撼了我。人们常说,男人应该赚钱养家,女人应该相夫教子。于是男人不管赚多少钱回家都是应该的,女人不管孩子带得多好都是应该的。
男人害怕自己钱赚得不多,女人害怕自己孩子带得不好,但赚多了也没有得到肯定,带好了也不会有欣赏。
反过来的话,就不行了,钱赚少了没本事,孩子生病了不会当妈。
一个家庭这样轮翻上演,不懂看见不懂理解的戏码,就越过越寒心了。
“应该”是一个标准,当我们拿着这个标准去看人的时候,所有做到的都不值得被看见,但凡没做到的就会被评判。
这样是过不好生活,处不好人际关系的。
反过来,当我们从“应该”的标准中跳出来,我们便可以看见男人赚钱养家后的不易,女人带娃背后的辛苦。
互相理解,彼此慰藉,在压力山大的生活中成为对方的扶持与依靠,用爱滋养彼此疲惫的心灵。
转念,可以大大的改良家庭的氛围与土壤,改良与他人互动的针锋相对,不用再像抱着一根根有毒的刺,既伤人又伤己。
02 为什么转念的作用这么大?NLP理解六层次可以简明扼要的助力大家理解。
理解层次早期被称为Neuro-Logical Levels,最初由格雷戈里·贝特森发展出来,后由罗伯特·迪尔茨(Robert Dilts)整理,在1991年推出。
理解层次(见图)是一套模式(Pattern),因为它可以用来解释社会上出现的很多事情。在NLP中环境、行为、能力称为下三层,这是我们可以意识到的层次。
而信念/价值观、身份、精神(系统)称为上三层,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都忽略的,却是决定人生走向的部分。
上面三层决定下面三层,下面三层影响上面三层。念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结果再影响念头。比方说,一个孩子认为自己怎么努力也学不好,他就会不好好学习甚至自暴自弃,结果真的就不好,于是他说,你看,我就是学不好的吧。
又比方说一个人想早起,但内心有个声音告诉自己做不到的,结果果然起不来或坚持不了几天,然后再内化说,我就知道你做不到的。从小到大,我们一层又一层的通过这种“自证预言”的方式,把这样的念头深种于心中,然后外化于生活。
这样的念头千万个,不停的让我们的生活越过越糟,能让人不焦虑、抑郁吗?
你会发现,如果这个想法没有了,你可以大刀阔斧的向前走了,不管结果如何,至少你走得动,而且更轻松了。5. 接下来,反向思考。反向思考的形式有三种:把批评转向你自己、转向别人,以及完全相反的思考。
这三种形式会有多种可能的组合,重点不在于找出最多的反向思考,而是找出那些能带给你自我领悟,且能让你从混沌执着的噩梦里获得释放的关键性想法。
比如,这个例子中可能转换为:生活没那么艰难,我也还没那么努力;生活不艰难,我还要更努力;生活很美好,我要知足感恩,带着动力前行......身处在混乱或痛苦的世界里,转念作业能够帮助你化解痛苦,活得清澈了悟。
持续的刻意练习,可以让这种醒悟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丰盈自在也会自然而然地融入每一种关系和经验里。
写在最后面对焦虑、抑郁的情绪,明熙今天分享的方法不是要与之抗争,而是暂且抛开焦虑抑郁的情绪,去看看它们背后的念头。
我知道,念头会很多,千百个也不意外。
我们不求急,也不求快,逮住一个算一个。很多时候都是一通百通的。无论是如何糟糕的境遇,我们都可以试着用转念的方法,反躬自问,向内生长。愿你早日放下执念,摆脱焦虑抑郁的人生状态,收获人生顶级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