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丽塔与爱因斯坦相识于1935 年。
为避战乱,爱因斯坦已于两年前移居美国。在普林斯顿大学里,这位科学家远离炮火与硝烟,潜心从事科学研究。
那时候,全世界最核心的科学机密是原子弹,而爱因斯坦正是“原子弹之父”,他提出的公式E=MC2,通俗而深刻地揭示出“足以毁灭世界”的原子弹的本来面目。
然而,爱因斯坦却并没有参与原子弹的研制。他的两位密友梅森和奥本海墨,前者一心为法西斯研制,后者正为同盟国美国实现原子弹之梦而焦躁不安,两人都曾向爱因斯坦请教过。此时的爱因斯坦的内心是宁静的,他的整个精神世界都沉湎于科学王国,完全超然于物外。
可是,在一个初夏的日子,当一个貌若天仙的女子走进他的身边时,犹如向他心灵深处投下一枚原子弹,他陷入狂热的爱恋之中而不能自拔。这女子就是肩负特殊使命,刻意接近他的苏联女间谍玛加丽塔.科涅库娃。
此时,她公开的身份只是一位闲适尊贵的有妇之夫,人人皆知的苏联大雕塑家科涅库夫的美丽妻子。这一天,因丈夫要前去为爱因斯坦塑像,她便像夜莺一样翩然而至。
她的身份自然,来意也不唐突,可其中的玄机奥秘只有她自己知道。
爱因斯坦被眼前的女人深深吸引,她的美貌,气质和修养,简直无与伦比。玛加丽塔也被面前的这位大科学家的独特气质和风采所折服。初次相见,他两便双双堕入情网。
玛加丽塔是衔命而来。她和雕塑家丈夫十多年前就来到美国,就是为了打进普利斯顿大学资深学者的圈子。后来发生的事实,才令她恍然大悟,原来她是为原子弹而来,爱因斯坦才是圈子里她最要接近的目标。
“玛加丽塔,从此你将忘记一切,包括你的丈夫、亲人,还有你自己。你要设法亲密地接近一个人——爱因斯坦!”克格勃的授意,避蛇还要冰冷。
克格勃选择玛加丽塔独具慧眼。
大凡看过玛加丽塔照片的人,无不为这位妇人的美丽和神韵而惊叹。
苏联克格勃头目也坦承:“据大多数的苏联间谍都是貌若天仙、受过良好教育,并且机智敏捷,而玛加丽塔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零散的资料显示:玛加丽塔对于爱因斯坦既是“利用”和“榨取”,又付出了真心和真情,她一直在爱情和使命之间苦苦地挣扎,以至于到死也没有消失对艾因斯坦的恋情。
她游移过,彷徨过、她心底的天平也曾倾斜过。她放不下爱情,却又敌不过使命。
两人第一次相见后不久,爱因斯坦便向她发出了约会的邀请,她本应该矜持一些,缓一缓,控制点节奏,这是人之常情,也是做特工的起码常识。可她竟然没有拒绝,不,她简直有点急不可待。
爱因斯坦和玛加丽塔的爱情和交往持续了十年之久,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是极其快乐的。一起读诗,一起谈艺术和见闻,当然也谈科学。当爱因斯坦眉飞色舞地向她最亲爱的人谈起相对论,并写下许多公式时,玛加丽塔似乎并不陶醉,她的兴奋点并不在这上面。
转眼间到了1945年8月,玛加丽塔与爱因斯坦最后一次到萨拉纳克莱克度假,俨然如同一对夫妻。可面对湖光山色,玛加丽塔却无心欣赏。
快乐得像个孩童似的爱因斯坦不解地盘问,玛加丽塔却不搭理,她的眼眶里噙满泪花。
一个月前,美国人成功地试爆了第一枚原子弹。面对敌对大国的威慑,苏联加快了研发原子弹的步伐。虽然前期也陆续收集到了其他在美国间谍的原子弹情报,却都不足以指导苏联在短时期内成功研制。于是,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动用玛加丽塔这颗关键的“棋子”。无法想象玛加丽塔接受使命的刹那间,内心掀起多么大的波澜。
她是克格勃的间谍,是接受国家托付的人,她必须忠实于祖国,听命于上司,不辱自己的使命。但她又何尝不知道,自己这么多年深深爱恋着的这位掌握原子弹秘密的情人,恰恰是坚定的反战分子,不,反战大师。
他是有名的《告欧洲人书》上仅有4位的国际知名的签名者之一。而且,为了劝说美国总统罗斯福研制原子弹,他曾不慎在一封劝说信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为此他一直在深深地悔恨和自责。
关于原子弹,她知道爱因斯坦是“铁”了心了,谁也别想从他嘴里得到半个字的答案。可一想到丈夫的安全,想到许多亲人尚在俄罗斯,她内心就如同万箭穿心。她不能不正视克格勃,克格勃对间谍的控制与惩罚之严厉,她比谁都清楚。
于是,她拥在爱因斯坦的怀里失声痛哭,向他吐露了心中的秘密,请求他尽快与苏联驻纽约副领事米哈依洛夫见面。玛加丽塔比爱因斯坦多活了25年,这25年是玛加丽塔最痛苦的岁月。她几乎足不出户,陷入无尽的悔恨、缅怀和思念之中。
每一年的某一个日子,人们必定看到一位蹒跚的老妇人,走到一个小山坡上。将手中的花束放到一个墓碑上。在那里,她有时能待上一个上午或下午,甚至一整天。
月色笼罩着白桦树林,她仍久久不肯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