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中国核司令 程开甲
程开甲,祖籍绩溪,1918年生于江苏吴江,被誉为“中国核司令”,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曾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八一勋章”“改革先锋”和“人民科学家”等国家级荣誉。
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23位科学家受到表彰。隐姓埋名、默默无闻几十年的程开甲从幕后走向台前。当江泽民总书记亲手将一枚象征荣誉和成就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挂在程开甲胸前时,全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为了实现科学报国的心愿,1946年,经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的推荐,程开甲来到英国爱丁堡大学,成为“物理学家中的物理学家”玻恩教授的学生。两年后,程开甲顺利毕业,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同时被导师玻恩推荐为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
当时程开甲的年薪是750英镑,第一次领到工资的程开甲马上跑到商场给妻子买了一件皮大衣。这件大衣价格不菲,商店老板不相信一个中国人可以买得起,老板当着他的面打电话去银行询问,银行告诉老板,程开甲是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老板这才羞愧地将大衣卖给了程开甲。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程开甲,他越来越想回到自己的祖国,回到家乡。
1949年发生的一件事,让程开甲看到民族的希望。程开甲回忆说:“那是4月的一天晚上,我正在苏格兰出差,看电影新闻片时,看到关于‘紫石英’号事件的报道。看到中国人敢于向英国军舰开炮,击伤英国军舰‘紫石英’号,我第一次有出了口气的感觉。看完电影走在大街上,我把腰杆挺得直直的。中国过去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国家,我感到现在开始变了。就是从那一天起,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于是,程开甲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回国。
1950年7月,程开甲婉拒导师玻恩的挽留,积极响应祖国的召唤,主动放弃了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的优厚待遇和科研条件,购买了所需的书籍,义无反顾回到刚刚诞生、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开启了他报效祖国的漫漫征途。多年以后,有人问他对当初的决定怎么看,程开甲说:“回国后,尤其是到了晚年我很感慨,如果不回国,可能会在学术上有更大的成就,但最多是一个二等公民身份的科学家,绝不会有这样幸福。而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程开甲工作到凌晨2点,同事帮他把饭热了4遍,他都没有来得及吃。当他掀开被子准备睡觉时,居然发现了两个苹果。“哪来的苹果?哎呀,我还没吃饭,怪不得肚子在叫。”程开甲拿起苹果就吃,还没有吃完就睡着了。还有一次,周恩来总理召集程开甲和基地司令员一起去汇报工作,周恩来总理问得非常仔细,程开甲对答如流、如数家珍。结束汇报后,周恩来总理问了一句:“程开甲同志,你今年多大年龄?”程开甲居然愣住了,想了很长时间居然都没有记起自己多大年龄了。就是这样一位能把圆周率背到60多位数字的人,居然连自己的年龄都记不住,这虽然难以置信,但的确是真实的情况。
在从1963年开始的20多年时间里,程开甲先后主持了原子弹、氢弹、两弹结合等30多种核试验活动。他带领科研人员建立和发展了中国核爆炸理论,系统阐释了大气层核爆炸和地下核爆炸过程的物理现象及其产生、发展规律,研究解决了许多核试验难题,为中国核试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4年,87岁的程开甲写下了“科学技术研究,创新探索未知,坚韧不拔耕耘,勇于攀登高峰,无私奉献精神”,这是他对人生的感悟,也是他科学人生的真实写照。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这就是程开甲以身许党报国的赤子之心,终生为国铸盾的奋斗情怀。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