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切入正题之前,我需要先证明一个道理:当一项新事物进入到大众视野,开始被大多数人了解的时候,这件事物已经发展了很久了。
互联网最早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那个时候中国国民经济还严重困难,饭都吃不饱,电脑屏幕能当饭吃?直到改革开放才开始引进,普及更是要追溯到新世纪了。再说现在流行的短视频,它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2012年,那时候我刚上小学,根本没有“短视频”的概念。而抖音的创始在2016年,火爆在2018年,都是好几年以后的事了。
所以我想告诉大家一件事:二次元不是“新兴事物”,它最早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如果把国内bilibili平台(初中是集中二次元爱好者的网站)的出现作为一个时间节点,此时是2009年,国内出现了初具规模的二次元爱好者群体。国漫兴起如果算一个时间节点,那时候我上小学,大概2010年以后。在今天二次元大行其道的时候,我可以说二次元压根不是新兴事物,它是“老油子”。
好了,我们已经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二次元从哪来。接着,请允许我介绍二次元的相关内容,然后顺带引出我的看法。
一:什么是二次元?
先看百度百科的介绍:二次元是一个 ACGN 亚文化圈专门用语,来自于 日语 的“にじげん”,意思是“二维”,引申为在纸面或屏幕等平面上呈现的动画、游戏等作品中的角色。 该词被广泛用于对ACGN文化圈中“架空世界”或“梦想世界”的一种称呼,该用法始于日本 ,二次元是一种类型的文化,而非一种风格。
我来解释一下,二次元最早出现的形式,其实来源于日本近代非常流行的漫画和动画。二次元的内涵很丰富,作者在这里通过写漫画动画,写一个自己想象中的世界中发生的故事(大多数带有魔幻情节,与现实有明显的分别),描写着青年的爱恋、战斗、情义,引人入胜。人们非常欢迎这种文化,甚至达到了想融入这种虚拟世界的热爱程度。
不难看出,这种虚拟世界与网络小说中的类似,不过第一,载体不同,二次元多是通过漫画与动画来呈现,第二,早期二次元的作者对他们的作品相当负责,不像今天的网络小说(甚至今天的所谓“二次元”)充斥着速成和赚钱,他们很认真地写着剧情,试图营造一个能够吸引共鸣的“幻想乡”。
日本人卷,比我们还卷,二战以后人们过得都苦不堪言,一天到晚为稻梁谋,谈何理想愿望。二次元营造的有魔力的幻想世界,充斥着日本国民的生活中缺乏的激情、热血、对美好的渴望,对正义与勇敢的歌颂。因此广受日本民众的欢迎,为之后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而且,我们通过“二次元”这个名字也可以看出来,二次元就是二维的次元,而现实空间是三维的。二次元是有意与“三次元(现实世界)”分割开的。因此,二次元实际是人们对幻想美好世界想象的具象化,而且他们把自己与现实世界相排斥,追求着理想化。
然后这句话,“二次元是一种类型的文化,而非一种风格”,似乎有些费解。我这么说吧,不是哪一部动画,哪一种画风,哪一个人就是二次元,它没有一个泾渭分明的定义。它是一个“圈子”,是一群人共同价值的交集。简单来说,一群人因为相同的价值,在一个事物的引领下聚集到了一起,就是二次元。(甚至说,万因网不也差不多,万因不是定义出来的,一群人出于一个信念在一起,就是万因)
好了,总结一下:二次元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人们由于厌倦了高压的现实生活,开始对文艺作品中虚拟的世界产生热爱,由此不断衍生出带有相似理念的作品。而二次元正是传播过程中,产生的亚文化圈。
(二次元优秀文化东方project示意图)
二:二次元真的是“邪恶”的吗?
很多人,第一个对二次元的印象,就是MADE IN JAPAN,然后自然而然想到对于日本的第一印象,好,南京大屠杀,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华战争。那二次元必定不是什么好东西,祸国殃民。
好,请审视我们刚刚得出的对于二次元的定义。读毕,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二次元的定义中只有起源提到了日本。二次元引起共鸣的方式,和国别没有关系。而是与日渐高压的生活有关系,使得更多人开始用更低的成本,追求自己心目中的美好。
与二次元的共鸣不是丢人的事,不是“叛国”,它只是营造了一个美好的意境,沉浸其中感到快感,正是一个在生活中疲倦的人,应有的表现。
紧接着,我们需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很明显,二次元与现实是割裂的。这会导致消极生活态度的滋生和蔓延。
关于这点,我首先要说:没错。二次元有其消极面。诸多在现实世界失意者,经常能与二次元产生共鸣,然后你还能经常在二次元圈子里看见他们自怨自艾,说自己长得丑,家里穷,没出息,没老婆,铁废物。二次元对于一些意志薄弱的失意者是一个奶头乐,能让一些他们在这里沉迷,丧失在现实世界拼搏的动力。
但是二次元更有它积极的一方面。它真实且确切地表现了人们对于美好对于信仰的追求。二次元中不乏有引人深思的场面。
例如,在一部动漫中,当人们对于即将到来的牺牲感到绝望的时候,此时团长毅然决然地告诉众人,死者的意义由生者来赋予。
你可以联想到现实,鲁迅所写的那个暗无天日的旧社会,革命者的血被拿来做人血馒头,像条狗一样被抛尸闹市,革命的前途遥遥无期。他们的死是不是毫无意义?
不,绝不是,他们依旧是烈士。因为死者的意义,由我们这些承蒙他们福泽的生者来赋予。
很多时候,你现实中难以见到的意气风发,年少轻狂,满腔热血,甚至一些人类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都能在这里找到缩影乃至于归宿。这也是相当一部分人坚守在这里的动力。
不必为这看起来很幼稚很无语而羞耻,因为伟大往往生于幻想。
要知道,有个人发疯了一样远离尘世,在湖边幽居。后来出现了一本书叫《瓦尔登湖》,作者是梭罗。
要知道,有一个人想要改变世界,却一事无成,消极避世,借酒浇愁了一辈子,他就是李白。
要知道,一群人在资本横行的世界梦想了一个人人平等的天堂,他们的理想叫共产主义。
三:二次元将走向何方
二次元在今天,如何呢?
还请大家回头看二次元的定义。有一个词叫“亚文化圈”。什么叫亚文化?其实,当进入大众视野的时候,它就不是“亚文化”了。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相对照,他们是不兼容的。那为什么二次元进入大众视野了?
没错,我的意思就是,二次元的概念在今天被滥用了。毕竟我刚才解释概念就很费劲,可能不少人到这里都没看懂。于是人们觉得更明显的,就是“日系动漫画风,及其衍生物”,就是二次元。
实际上,它们只能被叫做“泛二次元”。它们套用了二次元的独特形式,内容却是为所欲为。
现在很多自称“二次元”的圈子是乱成一团的。不少人从中作梗,大肆明目仗胆用低俗行为,打着“二次元”的名号,谋取利益。不仅出现了“皮套人”们的抽象乱象,大搞软色情,伸手就要钱的“网络乞丐”行径,还有二次元“饭圈化”,无脑吹捧者们把社区环境搞得乌烟瘴气。就连二次元发源地日本也是有不少无厘头,纯无下限取悦观众的动漫问世,不少动漫漫画背后的“幻想乡”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赤裸裸的金钱和乌烟瘴气。
二次元不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团体,所以无法阻止自身形式被滥用,这是个悲剧。
泛二次元大行其道招摇过市的时候,真正的二次元以及追随者正在渐行渐远。
(百度搜索二次元软色情)
四:二次元在中国
对于二次元在中国的传播,由于二次元进入中国时,中国快餐文化已经兴起,泛二次元成功成为了网络小说附身的“傀儡”,不少二次元动漫,大行中国传统网络小说修仙炼丹转世龙傲天之道,只是网络小说的翻拍而已。可以说,泛二次元其实是比二次元更早登陆中国的。
但是仍然不能否认,有一部分二次元得到了较好的发扬。中国有一款游戏叫原神,内容优质,极大发扬了正统二次元的风格,属于是中国文化对二次元较好的吸收与内化。其他部分二次元游戏如明日方舟,也可圈可点。
影视作品方面,国漫虽然良莠不齐,却同样出现了众多优良精品。由于我没怎么看过,仅仅知道《一人之下》《刺客伍六七》等热门动漫,也不再赘述。
群体方面,2009年建立的bilibili网站曾经是二次元爱好者的聚集地(现在已经成为普通视频网站,只是动漫资源多一点而已),不得不说的是,中国有着很多的番剧爱好者,真正合格的二次元却不多。因为真正的二次元爱好者是热爱二次元作品的共同精神的,而不是像国内大多数自称“二次元”的人一样,局限于一两部作品。
你可以说你喜欢《西游记》,但是这不代表你就是志怪小说爱好者,是一个道理。
五:结语
泛二次元的喧宾夺主,似乎让二次元的前途略显黑暗。
但我认为,真正的二次元只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