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中国核潜艇之父 黄旭华
2017年,一场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吸引了众多目光。那一天,一位白发苍苍、慈祥的老者成为焦点,他的名字叫黄旭华。这位老人,受到我国最高领导人的真诚邀请。尽管他再三推辞,最终还是在最高领导人身边坐下,留下了这一时刻的珍贵照片,他也因此被授予共和国勋章,成为国家功臣。
黄旭华的名字无疑是辉煌的象征,他与成千上万的科研人员共同打造了我国的第一艘动力核潜艇——“长征一号”。
曾经有人耻笑中国不能建造核潜艇,但毛主席的信仰和黄旭华等科学家的坚持使这一梦想成真。黄旭华没有享受过国外教育,却以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努力为中国国防事业作出了显著贡献。赫鲁晓夫或许从未想过,一个默默工作了30年的无名科学家会在短短10年内实现他们认为不可能的任务。今天,我们一同了解这位黄旭华,一个为国家默默付出的英雄。
1926年,黄旭华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最初名为黄绍强。父母希望他成为一名卓越的大夫。然而,在战乱时期,他在聿怀中学的学业受到了影响。愤怒抗日的黄旭华和积极参与抗日活动的哥哥黄绍忠因行为过激而离开学校去桂林。
1940年,黄旭华随哥哥去桂林继续学业。他最终进入广州中学,虽然生活贫困,但他仍然坚定学习。1944年,他在重庆的特设先修班学习,后进入国立交通大学造船系。尽管可以被保送到中央大学航空系,但为了贡献国防力量,他选择了国立交通大学。黄旭华选择航空与造船系的原因源于对日寇侵略下同胞遭遇的愤怒与爱国情怀的激发。大学毕业后,他从事船舶制造,但中国在这方面受到了西方的垄断。
1954年1月21日,美国下水了首艘核潜艇“鹦鹉螺号”,开启了核潜艇时代。核动力使潜艇能够进行长期潜航作战,成为不对称战争中的重要武器。为了提升国际话语权,中国迫切需要核武器。上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美国对中国虎视眈眈。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引爆第一颗原子弹,但核威胁仍未解除。为拥有核打击能力,中国决定研制核潜艇,并任命黄旭华为总设计师。研发团队对核潜艇了解有限,缺乏技术参考。黄旭华回忆称,面临舱室布局、管线排列和反应堆安装等问题,导致研制计划受到影响。
为解决这一难题,他们急需一个核潜艇的技术参考,即使是一个模型也可以。幸运的是,美国的伦瓦尔模型厂商通过推测和研究,成功制作了1:200比例的“鹦鹉螺号”核潜艇模型,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这个故事里有一名驻美外交官在回国途中看到美国孩子们抢购模型玩具,于是停下车对妻子说:“这玩具一定不错,而且还便宜,只卖1.95美元,买个回去给咱们的孩子吧。”这位外交官并不知道,他的这一举动为我国核潜艇研制帮了大忙。
黄旭华请求参考一艘铁皮模型,这振奋了团队的信心。模型为核潜艇,细节极为详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美国得知泄密后开听证会,限制模型厂商制造高精度军事模型。黄旭华团队攻克了难关,设计了水滴形潜艇,降低阻力、解决操纵性和大陀螺放置问题。1970年,中国交付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如今,黄旭华已经回归平凡的家庭生活。尽管白发苍苍,他依然致力于中国核潜艇的研究与发展,为国防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努力奋斗。他的人生充满了科学家的品质和精神,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不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