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人物简介:钱玄同(1887年9月12日—1939年1月17日),原名钱夏,字德潜,号疑古,浙江吴兴(现浙江湖州市)人。他是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钱玄同出身书香门第,自幼接受传统教育,在语言文字学等领域有深厚造诣,是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得意门生。
故事:钱玄同与新文化运动有着紧密的联系,他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当时,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倡导白话文,钱玄同读后大为赞赏,立即写了《论应用文之亟宜改良》支持胡适,这让处于旧派学术权威重压下的胡适备受鼓舞。他还与刘半农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双簧戏”。他们为了让文学革命引起全社会关注,商量由钱玄同化名“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旧文人的迂腐观点,再由刘半农进行反驳,此举成功让文学革命热闹起来。
钱玄同与鲁迅的交往也很有故事性。1918年的一个夏夜,钱玄同来到鲁迅居住的绍兴会馆,看到鲁迅在抄古碑,便问他抄这些有什么用。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钱玄同鼓励鲁迅写文章,鲁迅最终被说动,写出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从此一发不可收,陆续创作了许多经典作品。
钱玄同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他曾和胡适、刘半农等人交流时,感慨人到中年会变得固执和保守,活着没多大意思,还说人到40就得死,不死就枪毙。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到了1927年9月12日钱玄同40岁生日这天,他收到了包括胡适在内的很多好友写的挽联、悼念诗和文章,甚至在《语丝》上出了个“钱玄同成仁专号”,把生日宴会变成了“追悼会”,不过这其实也是朋友们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对他进行的暗示与祝愿。
钱玄同积极推动文字改革,主张废除汉字旧制,采用拼音文字,他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呼吁废除汉语和汉字,改用“万国新语”(即完全拼音化的世界语),这一观点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钱玄同的一生,充满了对新文化的追求和对旧传统的批判,他的思想和行为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故事是不是很吸引人呢?你对钱玄同的哪个故事最感兴趣呢?欢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