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中国历史十大明君之一
一.人物简介
(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幼名重八、兴宗,字国瑞,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人,明朝开国皇帝。
二.生平简介
他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
元至正四年(1344年),濠州发生旱灾和瘟疫,朱元璋的父母、长兄相继离世,他因家贫无法安葬亲人,幸得邻居刘继祖相助才让亲人得以入土。
为了生计,朱元璋入皇觉寺为僧,后又云游淮西颍州一带。
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他收到汤和的来信后投身红巾军,因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升为军官,并娶郭子兴养女马氏为妻。
郭子兴死后,朱元璋代领其军。他奉红巾军宋小明王龙凤年号,任右副元帅。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率军攻下集庆,改名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后又攻克浙江,加封吴国公。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起,朱元璋先后击败陈友谅、张士诚等部。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
随后出师平福建、取广东、北上征伐,最终攻克元朝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并数次遣将北征,打击元朝残余势力。
洪武四年(1371年),消灭大夏政权,平定四川;洪武十五年(1382年),平定云南,逐渐统一全国。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进行了一系列制度改革。政治上,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设提刑按察使司分掌刑名,都指挥使司分掌卫所军事,形成地方三司制度;
罢中书省及丞相,以六部直属皇帝;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分封诸子为藩王,分镇各地,以藩王代替功臣守边;
利用锦衣卫设立诏狱,又行“廷杖”之制,以强化皇权。他还定八股取士之制,推行迁徙富民之令;
在全国实行里甲制,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以清查人口田地赋役,并重视发展生产,推广军屯、民屯制度,又定“开中”制,以供给边防军民之需。
这些举措对明初的统一及社会经济恢复发展有所贡献,开创了“洪武之治”。
但朱元璋以严猛治国,以重典驭臣下,制造了“胡惟庸案”“郭桓案”“蓝玉案”等洪武大案,屡兴大狱,官民多受牵连。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七十一岁,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明孝陵,传位太孙朱允炆
三.著名事件
1. 鄱阳湖之战:陈友谅倾全军攻应天府,朱元璋与刘基设计,先命胡大海进攻信州断其后援,
再让部下康茂才诈降作内应,引汉军进入龙湾埋伏圈,大败汉军,随后夺取太平、安庆、信州等地。
陈友谅率六十万水军进攻朱元璋根据地,围攻洪都。朱元璋亲率二十万部队驰援,与陈友谅大军在鄱阳湖交战。
陈友谅自恃巨舰出战,采用炮攻,朱元璋险些负伤被擒。
随后,朱元璋利用东北风改用火攻,使陈友谅部大量受损,后利用鄱阳湖水位降低便于小舟活动,分兵水路围攻陈友谅。
最终陈友谅中箭身亡,汉军溃败。朱元璋围攻武昌,尽占湖北各地。
2. 平江之战:朱元璋在消灭陈友谅势力后,于1365年十月对张士诚展开大规模进攻。
徐达督率将士攻破葑门,张士诚带领残卒展开巷战,失败后逃回府第自缢而亡。不久,通州、无锡等地的守将相继投降,东吴灭亡,张士诚的势力被彻底消灭。
3. 北伐灭元:1367年九月,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率兵二十五万分路北伐。1368年,在北伐进军的胜利声中,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建立明朝。
同年秋,徐达等人率领大军进入大都,元朝灭亡。
四.人物评价
《明史》评价朱元璋文武双全,汉唐宋历代帝王皆无法与之相比;
还称赞他怀抱济世安民的志向,从一介布衣崛起为帝王,是自汉高祖刘邦以来前所未有之人。
整理搬运小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