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里有沧桑,酒里有思量,酒里有故事,酒里有彷徨,酒里有自身,酒里有风尘,酒里有岁月,酒里有光阴…
中国文化的品牌中,有两类由于沾了水的光,而显的渊源流长和博大精深,这就是中国的茶文化和酒文化。我一直认为茶和酒是人类的最好的投入和解脱的方式。人们陶然其中,把最深不可测的忧伤和最漫无边际的喜悦,毫无保留地显现了出来,并且从中得到那同样没有保留的回应与馈赠。杯中晶莹剔透的酒水,滴滴都荡漾着中华五千年历史所沉淀的自由与向往。
中国的酒是用五谷经过自然发酵形成的,白居易在《酒功颂》中说:“麦曲之英,米泉之精”,就提到了酿酒的原材料:米、麦、玉米、高梁等谷类和酒曲。酒是出自自然的,是从土地中长出的,吸收天地灵气而来的,天生就有一种温雅的感觉,它有透明的色泽,清冽的口感,入口醇厚,历久弥香。
据说,酒是夏朝国君杜康发明制造的,连酒的名字也是他起的。公元3000年前,大汶口文化时期,中国就已经出现了成套的酿酒器具。如果我们去参观文化底蕴较深的博物馆,那些古时的盛酒器是最常见的物品,比如去陕西博物馆,那些陶器竟有许多是用来盛酒的,这说明对于炎黄子孙来说,酒既是一种寄托,也是一种精神。
中国是酒的原故乡,是酒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中国,酒的历史与中华文化的历史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比如,古代有李白的举杯邀明月,杜甫的白日放歌须纵酒,苏轼的把酒问青天,欧阳修的酒逢知己千杯少,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等等。由此可见,人们对酒的热衷一如既往,不曾消减!
古人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诗意生活,让人们追求与向往。怀素好饮酒,酒醉后,每遇寺壁、衣带、都用来书写,兴到运笔,如骤雨疾风,纵横肆意,给人以龙腾虎跃、奔蛇走马的艺术享受。为了进一步在书法艺术上有所成就,他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到京都长安,拜师访友向邬彤、颜真卿等人求教、学习书法,后来名震京师。
“酒逢知己千杯少”。和家人亲友喝酒,喝的是亲情温暖,诉说一些平时不会说出口的感谢之情;和恋人喝酒,喝的是情投意合,心心相惜之语;和兄弟喝酒,喝的是情真意切,酣畅淋漓,推心置腹的信任和托付。这么多年来,中华大地上发生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思想变革,文化运动,他们狂飙突起的涤荡着世界。而唯一不变的就是我们对酒的情感寄托与道德传承。
无酒不成宴,无酒不待客。中国有许多名酒,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西凤等等。当然,酒更是宴席上的必需品,比如鸿门宴、兰亭集会、群芳夜宴,哪一个场合又能少得了这些酒呢?国人和酒打了几千年的交道,从来不曾舍弃过它,高兴了喝,忧愁时也喝,从而喝出了一醉千年的酒文化!
“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这些应酬场上的话,也折射出许多饮酒者的无奈——极其伤身的酒被打上了人际关系的印记。醉酒人有的会席间酣然大睡,有的街头脚步蹒跚。应酬,或为一笔贷款,或为一个订单,或为讨回货款,或为职位升迁……曾几何时,形成了酒桌上好办事的社会风气。酒肉穿肠过,而酒精在不知不觉中损害的是人的精神和肉体。醉酒中的种种不适让很多人刻骨铭心。然而,酒已成为一种特殊的工具,他们又不得不一次次拾起这个工具披挂上阵。
酒是奇妙的。在读过的古诗词、历史故事和武侠小说中,诗、酒、剑似乎总是相伴相随的:不管是驰骋疆场的将帅,还是啸傲江湖的侠客,都与酒有着不解之缘。不敢想象,没有了酒,翻卷的历史风云中会少了多少英雄们的倚天豪情,浩繁的竹简卷帙中又会缺失几多叱咤风云人物?!
因酗酒而丑态百出或装疯胡闹无疑是令人生厌的,亦不属本文准备铺排之范围。让我倍感惊叹的是:用酒作前奏,借酒的张力,创造和遗留了许多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和传奇故事,那是历史长河里一道道奇妙绝伦的景观,而那些被戴上酒仙桂冠的非凡人物则在华夏文化史册上永远鲜活着,即使他们命运不济,沉浮无常:时而宝殿吟诵,时而戴枷流离,时而君侧畅谈,时而大祸临头。可你如果理解了他们,你就无法不由衷的膜拜他们!
要论既善饮酒又能写出数百篇流传千古的诗章来,就要首推酒仙加诗仙的李白了。据说李白的酒瘾是很大的。他在给妻子的《寄内》诗中说: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在《襄阳行》的诗中说: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这些数字虽不免有夸张之嫌,但李白的嗜酒成性却也是事实。李白的醉酒更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借酒浇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在诗仙最后的生命时段里,他已不能潇洒的摆弄扁舟了,唯有他的诗魂在三峡的江面上徘徊着。白帝彩云飞,峡江轻舟过。
最能传神的描绘李白不羁个性和旷世才华的,是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酷爱“杯中物”的著名人物中,在历史上还有许多。抑或只有酒才能肆意地释放心灵深处的的悲哀与惆怅,由此,我对酒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不管经过怎样繁复的蒸酿,酒啊,那些曾慰籍过无数苦痛敏感心灵的酒,那些曾激荡过无数壮士的酒!你依旧是陌上桑园里素衣绿裙的村姑,依旧是浣纱河畔轻轻浣纱的绝色女子,依旧是山壑茂草间凛冽澄澈的涓涓流泉。
“人活着的意义在于享受生活,如果活得太实用太没趣,便失去了生命的意义。”这就是苏东坡生活哲学的写照。于是他活成了北宋有名的酿酒师。每每流放某地,他便就地取材。自酿美酒,款待朋友。流放密州时,他会用土米酿酒。流放黄州时,他用黄豆酿酒……他在一生中酿过米酒、蜜酒、桂酒、真一酒、天门冬酒、万家春酒、罗浮春酒等多种酒品。还曾撰写了《东坡酒经》一文。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对宋朝酒品创新地做出了突出贡献。”因为酒,他留下了无数诗篇。比如那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有水便有酒。祁连山深处的雪水养育了河西走廊,山涧的灵泉小溪诞生了讨赖河。甘肃的河西走廊乃是酒之乡,虽没有出产过名酒,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便响于长城,传于天下。一杯葡萄美酒便盛装出一座古城——酒泉。一杯寡酒,自有一番豪兴雅致,自有一番踌躇自得,那四季的美感和情致仿佛都溶入这小小的杯中世界了。普通老百姓大多不曾喝过国酒茅台、五粮液,但一瓶普普通通的白酒,饮得也让人醉意浓浓。贫民百姓的日子大多过的比较淡薄和拘谨,生活中那种沉重感和拘谨感,只有在酒的世界中才能得以暂时的解脱和释放。他们在酒中读着自己,品味着生活里的苦涩与甘甜。
我属于无酒瘾系列的,但又属于饮酒行列的。我在和朋友相处的流金岁月中,大凡饮酒之时,约之便到。人民常讲:“酒能使亲情更加浓郁,酒能使亲朋更加友善,酒能排出心中的郁结”。再说了,从医学上讲,适当饮酒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强身健体。
天有不测风云,人生也会有几许不随人愿之处。曾目睹酒桌的豪宴扫荡了人间真情,金樽盛宴淡化了“酒浊一杯家万里”的人间情怀,刺鼻的酒味淹没了酒的诗情画意。看吃官饭的,那酒即便是与神仙相饮,有仙姬伴舞,却因心灵的扭曲和与宴者心有功利,意在逢迎与利用,美味佳肴平白又增添了些酒囊饭袋。这,又怎抵得上闲酒一口那般气暖人和?!
我喜看美女饮酒,那明眸皓齿,端庄秀丽,秀发至项,清清纯纯似初绽的晨露。我也爱看美女饮酒的动作与姿态,美女用手指轻捏酒杯,往上轻轻的一举,然后浅浅甜甜的一笑,便送至唇边,象微风中杨柳拂面般轻轻的一抿,酒含在嘴里稍事停留,徐徐的下咽。此时你会不由的想起了那句“灯下观美人”的词句。一对秀目润润泽泽柔情似水,真正饮出了女性的千娇百媚与雅致的情趣来。是的,女人饮酒,尤其是如兰心蕙质的淑女饮酒,别有一种撩人情怀的凄楚之美。所以,贵妃醉酒那种轻袖狂舞的倩影,得以留在戏曲舞台之上。
不尽酒力的我,喜欢和熟悉的朋友小坐,如果和陌生人在一个酒桌上饮酒总是不那么的自在。我几杯酒下肚,人便开始在微醺的环境里神游,恍恍然欲仙,飘飘然如梦,有一种游离天地之间的超然感。在酒精的作用下,我的脸庞即刻会泛起了春雨四月的荔枝红,那淡淡的红是任何化妆大师望之惭愧的。
史无藏不丰,心无藏不厚,酒无藏不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不是酒的迷误,乃是人性的迷误。酒是纯的,清澈而温存的,看你怎样面对它。饮酒作为一民族文化的现象和传统习俗,它的存在必然有历史和现实的价值。五千年的文明史在酒的音符中跌宕起伏、回旋蔓延,从“唯有杜康”到“喝孔府宴酒,写天下文章”,都值得让我们去回味与沉思、感慨与抒怀。
滴滴浓浓的酒香在伴随着融化了的水气已漂浮和弥漫在蓝天之下,时刻刺激和激发着知酒和好酒的人们。江山如此多娇,引来无数酒友竟折腰。我们要好好的把握这酒杯,并且与时间一道,好好地酿造、品评杯中的酒,尽量品尝出点酒之外的味道来。
酒可以几个人同饮,也可一个人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喝到“陶陶然,昏昏然,不知老之将至”;酒与好友同饮,“酒逢知己千杯少”,喝得“但愿长醉不愿醒”,竟“不知何处是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