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被誉为中国当代戏剧史上的先锋经典《恋爱的犀牛》,从1999年首演开始,至今已是26年了,上演了3000多场,足迹遍布十余个国家,成为剧坛奇迹,是什么什么魅力,让它经久不衰,生命力持久,成为“爱情圣经”,为了探寻自己心中的答案,我走进了剧院。
来看戏的绝大多数是小年轻,想必他们都是怀着对爱情的憧憬来寻找共鸣。两个小时的剧情,打破了我常规的欣赏习惯,呈现的是碎片化的场景,几把椅子,一块幕布,灯光可以让它变蓝、变红,情节的转化完全靠台词来推进,每一句话都为剧情后来的发展埋下伏笔,诗意的台词是这部戏的灵魂和亮点,诗性的同时,还包含着写实、荒诞、抽象的符号,不得不佩服编剧的语言功底。一个没有双亲,没有家庭、底层的犀牛饲养员,一样有着对爱情的美好向往,但一见钟情的背后是替代品,连备胎都算不上,种种的努力,是那样的苍白无力,无奈又可悲。当爱的人被白色的布覆盖,雨水倾盆而下,灵感上头,“被雨淋湿的悲哀”成了我小作文的题目,男主角马路说,我想给你一切,可我一无所有。我想为你放弃一切,但我又没有什么可以放弃的。不就是现在很多没有资源、上升无望底层阶层大龄青年的心声吗?爱情在如今已成为可以物化的指标,可以交换的投入与产出,已经没有了爱的本质,这是社会的进步还是情感的倒退?我承认,这部剧给我带来了冲击,不止是先锋实验的风格,还有着思考,“如果没有那么多的感动,那么多的痛苦,在狂喜和绝望的两级来来回回,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体验派的宗旨淋漓尽致,面对而非逃避,“爱他,是我做过的最好的事情”,不后悔成了纠结的终点。
这次演出的空花组的成员,突出了音乐元素,两个女演员的唱功还是不错。编剧廖一梅与导演孟京辉竟然是两口子,这是我并不知道的,真的是天造一对,地造一双,就像王小波和李银河,互相弥补,共同成就。不同阶段的不同犀牛,折射着时代的变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