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一生,满是风雨和辛酸,而他让自己原本平庸的一生,熠熠生辉。他明白,不应咀嚼苦难,而是应速战速决,突破重围,从苦难中解脱出来,奔赴美好未来。乌台诗案,让他仿佛到了人生中的绝境,然而,他总能绝处逢生。在黄州,他虽政治失意,仍未放弃希望,挥毫写就“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面对官场,他选择守正不阿;面对贬谪,他选择苦中作乐;面对苦难,他选择豪放旷达;而面对人生,他选择了“一蓑烟雨任平生”。正如他当时对友人的赞叹“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他自己又何曾不是呢?有这满腹经纶和诗酒为伴,此生足矣! 苏轼的后半生更是走到了普通百姓的队伍中,他成为了体察民情的父母官,深受百姓爱戴,也是通过这种方式,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后来,他被贬海南,仍豁达地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正是《苏东坡传》,让我领悟到面对生活坎坷应有的乐观态度,面对人生浮沉应有的豁达胸襟,他的“一蓑烟雨任平生”道尽千古的真理。每当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总会想到这本书,想到苏轼,是他教给我笑对人生。如《苏东坡传》中写道:“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